立即登录
郑广娟经络平衡
痛风性关节炎

西医名称: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名称:历节、白虎历节、白虎病、痛风、痛痹、痹、湿痹、热痹、痿痹、行痹、着痹


西医定义:痛风是一种由于代谢失调,以致尿酸过度产生或排泄不足,使尿酸钠的微细结晶沈淀于关节,而引起急性关节炎症,日久会产生痛风石与关节破坏的普林代谢紊乱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西医诊断:

1尿酸检查:是否高尿酸血症(大于7.0mg/d)(急性期有些病人尿酸下降)

2 X光检查:X光片上是否可见到a骨骼破坏 b呈现凿孔病变

3滑囊液检查:滑囊液中a是否出现白血球过多现象 b是否有呈细针状结晶的尿酸盐。

4 诊断的证实则必须由发生痛风石的部位,取出粉笔样的物质,并在显微镜之下,分辨出尿酸盐的结晶,也可用紫外线光谱测定法、化学分析法来证实尿酸盐的存在,如果结晶物在偏光显微镜是呈现针状且是负偏光,才是痛风结晶,如果呈现菱形且是正偏光,则是假痛风。


中医辨证:

1痛无定处的痛风,属于行痹。风寒湿邪侵袭关节,与人体的气血相冲疼痛剧烈。

2 风邪偏盛的是行痹,风邪善走窜变化,所以行痹关节痛无定处,是阳邪。寒邪偏盛的是痛痹,血气受寒凝滞聚集,聚集处不通则痛,是阴邪。湿邪偏盛的是着痹,血气感受湿气则瘀滞,肢体困重疼痛,痛处发木且疼痛部位固定,也是阴邪。

3 五脏都有与之相合的组织器官,若病邪久留不除,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肾;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肺。筋痹不愈,在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肝。

4 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而形成痹病。风寒湿入侵人体经络,进入人的皮肤、筋脉、腠理,长久发展下去就会入侵人的五脏六腑。

5痛风导致肢体弯曲,肌肉消瘦,关节肿大突出,头晕气短,胃中不舒服时常作呕想吐

6痛风使关节疼痛,不可屈伸

7人长期感受风邪致病,会得半身不遂,或只是手臂不能动的,是痹证

8痛风又称痛痹,会导致周身关节疼痛。

9 患者关节疼痛且烦躁不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不通,脉象沉细的是湿痹,湿痹导致小便困难、大便反快,治宜利小便。

10热痹:皮肤肌肉发热,唇、口干燥,筋骨痛拒按

11 痿证和痹证不一样,痿证是双下肢萎软无力但不痛,痹证是全身关节疼痛。痿证大多都是虚症,而痹证大多都是实症。


总之,痛风性关节炎好发部位是跗趾关节,发作时患者发烧、关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劳累、受凉、精神创伤或饮酒会促使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部分存在家族史,好发于中年男性。痛风性关节炎晚期的表现为增生性关节炎合并尿酸盐沉著,造成骨的吸收、关节破坏及强直与痛风石。患者可同时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病、酗酒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痺证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临床主症。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是引起痺证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机是外邪留注经络关节,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杂至导致风寒湿痺,其中风偏胜者为行痹,特点是关节游走疼痛;寒偏胜者为痛痺,特点是疼痛固定、剧烈,遇寒痛增;湿偏胜者为著痺,特点是肌肤麻木,肢体关节困重。风湿热合邪则形成热痺,特点是关节灼热红肿,发热,脉数


中医治疗:郑广娟教授团队运用多维经络平衡技术调治痛风性关节炎,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无疼痛。根据不同个体采取:1平衡阴阳2通膀胱经、小肠经 3补气养血 4祛风祛寒5祛湿清热6调畅情志等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郑广娟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