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

    癫痫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发作性脑功能失调。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四类。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发作性肢体抽搐,持续短暂和反复发作。
     该病在中医学中属“痫症”的范畴。

获取注释

癫痫(诊断)

体针治疗一

取穴: 承浆 神庭 丰隆

承浆
【任脉】
【穴位位置】在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下方,下唇方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的分布;布有面神经的定颌支及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居饮食入口之下方,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意,所以称此穴为承浆。本穴是任脉、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开窍醒神、祛风通络、生津敛液。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哑嗓失音、不能言语、中风昏迷、牙龈肿痛、口歪眼斜。
【配伍穴位】配下关、地仓治疗面神经炎,口眼歪斜;配水沟、少商、中冲治疗中风昏迷。
神庭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前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脑为元神之府,此穴为元神出入的门庭,所以称此穴为神庭。本穴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利窍安神、清脑降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眩晕、目赤肿痛、鼻流清涕、失眠、精神疾病。
【配伍穴位】配大椎治疗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配涌泉、人中治疗精神疾病;配头窍阴、足窍阴、百会治疗眩晕;配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配穴: 申脉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足外侧部,外踝下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申同伸,此穴主治筋脉拘急,使筋脉得伸,所以称此穴为申脉。本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安神、开窍醒神。
【配伍穴位】配金门治疗头痛;配后溪治疗颈项强痛;配上星治疗癫痫;配间使治疗神经疾病。

【操作及手法】:癫痫间歇期只取主穴,先用30号1.5寸长毫针,快速刺入承浆2-3分、神庭2-3分,丰隆5分-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l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一般治疗2-3个疗程,统计疗效,癫痫发作期加申脉,针号同前,快速刺入2-4分,均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功效】:清热化痰,通调经络。

体针治疗二

取穴: 鸠尾 筋缩 腰奇 间使 丰隆

鸠尾
【任脉】
【穴位位置】在上腹部,剑突下,脐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胸骨剑突似斑鸠之尾,穴在其下方,所以称此穴为鸠尾。本穴是任脉之络穴。
【生理功能】和胃降逆、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咽喉肿痛、腹胀、胃脘疼痛、神经疾病。
【配伍穴位】配内关、灵道治疗心悸;配申脉、后溪治疗癫痫;配水沟、少商、隐白、上星治疗神经疾病;配膻中治疗胸痛。
筋缩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九腰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肌肉、韧带同脊中穴;第九肋间动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从;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两旁为肝俞,肝主筋,该穴主治筋肉抽搐,挛缩等病症,故称筋缩。
【生理功能】舒筋利节、调肝祛风、镇静熄风。
【主治病症】癫痫、胃脘痛、腰脊强痛、胁肋疼痛。
【配伍穴位】配内关、胃俞治疗胃脘痛;配肝俞、太冲治疗胁肋疼痛;配脊中、至阳、大椎治疗脊强而痛
腰奇
【经外奇穴】
【穴位位置】位于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穴下解剖】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和骶中动脉分布;再深可进入骶管裂孔。
【生理功能】
【主治病症】癫痫、头痛、失眠、便秘。
间使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间指间隙,使指信使。此穴在两筋之间,有传递经气的作用,所以称此穴为间使。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宁心安神、和胃理气。
【配伍穴位】配大椎、后溪治疗神经疾病;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心脏疾患、心悸;配大椎、陶道治疗疟疾。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配穴: 太冲 (肝热者) 足三里 (体质较弱者)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静、动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按摩后能增强下肢肌力,可维持走三里路,所以称此穴为足三里。本穴是足阳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和胃理肠、益气强身、健脾培元。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少泽治疗乳腺炎;配中脘、内前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神门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枢治疗肠鸣、泄泻。

【操作及手法】:常规消毒后,快速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邪实者用泻法,体虚者施以补法。每次选穴4-6个,间日1次,10次为l疗程。
【功效】: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体针治疗三

取穴: 大椎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操作及手法】:选用26号2寸毫针,由大椎穴进针,向上约30度角斜刺,进针1.5寸深左右,若病人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肢体时立即出针,勿反复提插。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7天,继续针刺。
【功效】:疏通经络。
【治疗机理】:大椎穴位于督脉,由于督脉分布于脑脊部位又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头巅,因此,督脉的经气发生阻滞,则可出现脊背强直。督脉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针刺大椎穴,能激发督脉的经气,调整和振奋全身的阳气,使经络疏通。

体针治疗四

取穴: 间使

间使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间指间隙,使指信使。此穴在两筋之间,有传递经气的作用,所以称此穴为间使。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宁心安神、和胃理气。
【配伍穴位】配大椎、后溪治疗神经疾病;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心脏疾患、心悸;配大椎、陶道治疗疟疾。

配穴: 申脉 (昼发) 照海 (夜发) 足三里 (体虚) 关元 (体虚) 神门 (失眠) 三阴交 (失眠) 丰隆 (痰多) 膻中 (痰多) 血海 (月经期) 三阴交 (月经期)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足外侧部,外踝下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申同伸,此穴主治筋脉拘急,使筋脉得伸,所以称此穴为申脉。本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安神、开窍醒神。
【配伍穴位】配金门治疗头痛;配后溪治疗颈项强痛;配上星治疗癫痫;配间使治疗神经疾病。
照海
【足少阴肾经】
【穴位位置】在足内侧,内踝下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内踝下方,趾外展肌止点,后下方为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照者光明所及,海者百川所归。此穴主治眼病之广似海,所以称此穴为照海。本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
【生理功能】疏经益阴、明目安神、通调水道。
【配伍穴位】配列缺、大溪、肾俞治疗肾炎;配光明治疗眼病;配中极治疗尿闭。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静、动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按摩后能增强下肢肌力,可维持走三里路,所以称此穴为足三里。本穴是足阳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和胃理肠、益气强身、健脾培元。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少泽治疗乳腺炎;配中脘、内前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神门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枢治疗肠鸣、泄泻。
关元
【任脉】
【穴位位置】在下腹部,脐下三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腹壁浅静、动脉分支及腹壁下静、动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内部为小肠)。
【穴意阐释】本穴是任脉、足三阴之交会穴,小肠之募穴。
【生理功能】培元固本、补肾壮阳、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泻泄、脱肛、遗尿症、尿闭、阳痿、遗精、痛经、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阴部坠胀疼痛、小肠疝气。
【配伍穴位】配太溪、三阴交治疗遗精、早泄;配气海、气穴治疗带下、经闭;配归来治疗阳痿,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阴部坠胀疼痛。
神门
【手少阴心经】
【穴位位置】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键的桡侧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心藏神,神气出入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神门。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
【配伍穴位】配涌泉、心俞、大陵治疗精神疾病;配三阴交、百会治疗失眠、健忘、神经疾病;配内关、间使、足三里治疗怔忡、惊悸。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膻中
【任脉】
【穴位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膻同坛,胸同坛,居其中,所以称此穴为膻中。本穴是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心包之募穴。
【生理功能】调理气机、宣肺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胸痛、心悸、乳汁分泌不足、噎嗝。
【配伍穴位】配天突、肺俞治疗咳喘;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配内关治疗心悸。
血海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静、动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主治多种血症,所以称此穴为血海。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健脾理血、调经化湿。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风疹、湿疹;配膈俞、关元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操作及手法】:以背三针为主,6一15寸不同长度的芒针,循督脉经透刺,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取双侧眉冲穴沿膀胱经透刺2针,取以此连线为底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此为额三针。余穴根据病情对症选用。背三针中等频率120次/分,捻转1分钟,余根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发作时,针人中、涌泉,灸气海、关元。
【功效】:疏通脑络,宣达阳气。
【治疗机理】:癫痫乃脑髓无气,阳气不能上转入脑髓,阴阳之气一时性逆乱而为,阳气不能温化则湿聚成痰,蒙蔽清窍,脑为“元神之府”,脑的神气话动表现都是阳气功能的体现。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井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体腔内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手足三阳经均会于大椎穴,可见脏腑经脉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此所谓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所以运用背三针、额三针均属沿督脉透刺,能疏通脑络,宣达阳气,平调阴阳。更师“昼发治阳跷、夜发治阴跷”之意,取申脉与照海,一阴一阳,阴平阳秘则诸症皆愈。

体针治疗五

【操作及手法】:双侧运动区、晕听区、制癫区、舞蹈震颤控制区,隔日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功效】:疏通脑络。

体针治疗六

取穴: 百会 神门 太冲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神门
【手少阴心经】
【穴位位置】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键的桡侧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心藏神,神气出入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神门。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
【配伍穴位】配涌泉、心俞、大陵治疗精神疾病;配三阴交、百会治疗失眠、健忘、神经疾病;配内关、间使、足三里治疗怔忡、惊悸。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配穴: 膻中 期门

膻中
【任脉】
【穴位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膻同坛,胸同坛,居其中,所以称此穴为膻中。本穴是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心包之募穴。
【生理功能】调理气机、宣肺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胸痛、心悸、乳汁分泌不足、噎嗝。
【配伍穴位】配天突、肺俞治疗咳喘;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配内关治疗心悸。
期门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腹内,外斜肌腱膜中,有肋间肌;第六肋间静、动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期指一周,十二经经气腧穴始于云门,周而复始,所以称此穴为期门。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活血散结、健脾利胆。
【配伍穴位】配肝俞、足三里、大椎、章门治疗胸胁处满疼痛;配章门、阴陵泉治疗胸腹胀满;配肝俞、胃俞治疗呕吐。

【操作及手法】:泻法捻针3次,刮针500-1000次;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
【功效】:开窍醒神,疏肝解郁。

体针治疗七

取穴: 丝竹空 三阴交 太冲 阴陵泉 阳陵泉 丰隆 内关 鸠尾 关元

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面部,眉毛似丝竹,空指孔窍。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皮下为眼轮匝肌;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眉毛似丝竹,空指孔窍。穴居眉外端凹陷处,所以称此穴为丝竹空。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镇静安神。
【配伍穴位】配环跳治疗坐骨神经痛;配风池、睛明、光明治疗眼病。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阴陵泉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面的上部,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隐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膝之内侧为阴,胫内骨侧踝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为泉,所以称此穴为阴陵泉。本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健脾和胃、益肾固精。
【配伍穴位】配中极治疗盆腔炎、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等;配水分、中极、三阴交治疗水肿;配涌泉治疗腹胀。
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面的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当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静、动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穴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称阳陵泉。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
【生理功能】疏经利筋、祛风止痛、清肝利胆。
【配伍穴位】配章门、足临泣治疗胁肋疼痛;配足三里、丰隆治疗下肢麻木、浮肿。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内指胸内的心包和心,此穴是主治心与心包的关键之穴,所以称此穴为内关。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泻热止痛、宁神镇静。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治疗膈肌痉挛、呕吐;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鸠尾
【任脉】
【穴位位置】在上腹部,剑突下,脐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胸骨剑突似斑鸠之尾,穴在其下方,所以称此穴为鸠尾。本穴是任脉之络穴。
【生理功能】和胃降逆、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心悸胸痛、咽喉肿痛、腹胀、胃脘疼痛、神经疾病。
【配伍穴位】配内关、灵道治疗心悸;配申脉、后溪治疗癫痫;配水沟、少商、隐白、上星治疗神经疾病;配膻中治疗胸痛。
关元
【任脉】
【穴位位置】在下腹部,脐下三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腹壁浅静、动脉分支及腹壁下静、动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内部为小肠)。
【穴意阐释】本穴是任脉、足三阴之交会穴,小肠之募穴。
【生理功能】培元固本、补肾壮阳、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泻泄、脱肛、遗尿症、尿闭、阳痿、遗精、痛经、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阴部坠胀疼痛、小肠疝气。
【配伍穴位】配太溪、三阴交治疗遗精、早泄;配气海、气穴治疗带下、经闭;配归来治疗阳痿,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阴部坠胀疼痛。

【操作及手法】:丝竹空、三阴交、太冲、阴陵泉、阳陵泉、丰隆、内关、均双侧,从头至足依次取穴,针丝竹空用本法(即得气后密意守气勿失,拇指向前捻转180度,紧捏针柄不动,意守针尖,以意聚气,待针下有跳动感时以意行气),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小时,每日1次。
【功效】:清热、化痰、开窍。

体针治疗八

取穴: 大椎 腰奇 百会 印堂 人中 委中 涌泉 劳宫 合谷 中冲 地仓 迎香 承浆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腰奇
【经外奇穴】
【穴位位置】位于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穴下解剖】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和骶中动脉分布;再深可进入骶管裂孔。
【生理功能】
【主治病症】癫痫、头痛、失眠、便秘。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印堂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
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人中
【督脉】
【穴位位置】在上唇,在人中沟的1/3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静、动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人中沟中,形似水沟,所以称此穴为水沟。本穴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泻热利窍、安神镇惊、救逆止痉。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小儿惊风、抽搐、昏迷、面神经炎、口眼歪斜、腰脊强痛、精神病、中风。
【配伍穴位】配上星、十宣治疗中风昏迷;配间使治疗神经疾病;配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心俞治疗小儿惊风、抽搐;配地仓、颊车治疗面神经炎,口眼歪斜。
委中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膝关节部后面,窝横纹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稢窝正中;有稢筋膜,皮下有股稢静脉,深层内侧为稢静脉,最深层为稢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委指弯曲,屈膝时于其中间定位,所以称此穴为委中。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筋止痛、泄热开窍。
【配伍穴位】配中极治疗浮肿;配肾俞、大肠俞治疗腰痛;配承山治疗小腿抽筋。
涌泉
【足少阴肾经】
【穴位位置】在足底部,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足底第二、第三跖骨之间,跖腱膜中,内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深层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原意是指地下山水出处为涌。此穴居足心,是肾经井穴,为脉气所出之处比喻为泉水,故称涌泉。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利窍、平肝熄风。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治疗神经疾病;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百会、水沟、人中治疗昏迷;配照海治疗足心热痛;配腰俞治疗便秘。
劳宫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掌中,手掌心横纹中,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二、第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劳是劳动,宫是宫殿,穴在掌中,表示劳而不倦,所以称此穴为劳宫。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安神、清心开窍。
【配伍穴位】缓解精神紧张指压本穴5分钟即有明显效果;配合谷、后溪治疗鹅掌风;配承浆治疗口疮;配合谷治疗手颤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中冲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手中指,中指尖端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居中指尖端,手厥阴心包经气到此有欲冲出之意,所以称此穴为中冲。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清心醒脑。
【配伍穴位】配廉泉、内关治疗惊风、抽搐;配十宣、人中治疗中风昏迷。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揉法、滚法),可点刺出血
地仓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面部,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脉,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末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下部为地,藏谷之器为仓,穴在口吻旁,口能容纳食物,所以称此穴为地仓。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镇痛、清头明目。
【配伍穴位】配合谷、颊车、禾髎治疗口角歪斜和流涎;配承泣、瞳子髎治疗眼皮肌肉痉挛跳动。
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面部。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静、动脉及眶下静、动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主治鼻塞不闻香味,按摩后即可以恢复嗅觉,所以称此穴为迎香。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窍止血、清风散热。
【配伍穴位】配合谷治疗鼻有息肉、不辨香臭气味;配颧髎治疗面部发痒,配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配颊车、太阳治疗颜面神经炎。
承浆
【任脉】
【穴位位置】在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下方,下唇方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的分布;布有面神经的定颌支及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居饮食入口之下方,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意,所以称此穴为承浆。本穴是任脉、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开窍醒神、祛风通络、生津敛液。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哑嗓失音、不能言语、中风昏迷、牙龈肿痛、口歪眼斜。
【配伍穴位】配下关、地仓治疗面神经炎,口眼歪斜;配水沟、少商、中冲治疗中风昏迷。

【操作及手法】:成人或病程较长者,对大椎、腰奇两穴宜重刺、深刺(约1寸左右)、大椎、腰奇、百会、委中等穴留针10-15分钟,其它穴不留针。婴儿或病程较短者,轻刺各穴,均不留针。并辅以火罐治疗,成年人于大椎、腰奇穴针后各拔火罐放血。婴儿针后于两太阳穴隔姜灸各2一3壮。
【功效】: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体针治疗九

取穴: 人中 哑门 大椎

人中
【督脉】
【穴位位置】在上唇,在人中沟的1/3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静、动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人中沟中,形似水沟,所以称此穴为水沟。本穴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泻热利窍、安神镇惊、救逆止痉。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小儿惊风、抽搐、昏迷、面神经炎、口眼歪斜、腰脊强痛、精神病、中风。
【配伍穴位】配上星、十宣治疗中风昏迷;配间使治疗神经疾病;配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心俞治疗小儿惊风、抽搐;配地仓、颊车治疗面神经炎,口眼歪斜。
哑门
【督脉】
【穴位位置】在颈部后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二颈椎之间;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突间静脉从;第三枕神经和枕大神经分布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是治疗喑哑症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哑门。本穴是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利窍、镇静醒脑、醒神益智。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言语不利、哑嗓失音、不能言语、精神疾病、聋哑、脑发育不全。
【配伍穴位】配廉泉治疗聋哑;配头窍阴、阳郄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配大杼治疗头项强痛;配百会治疗神经疾病。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配穴: 百会 四神聪 内关 神门 中脘 丰隆 太冲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四神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内指胸内的心包和心,此穴是主治心与心包的关键之穴,所以称此穴为内关。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泻热止痛、宁神镇静。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治疗膈肌痉挛、呕吐;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神门
【手少阴心经】
【穴位位置】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键的桡侧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心藏神,神气出入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神门。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
【配伍穴位】配涌泉、心俞、大陵治疗精神疾病;配三阴交、百会治疗失眠、健忘、神经疾病;配内关、间使、足三里治疗怔忡、惊悸。
中脘
【任脉】
【穴位位置】在上腹部,脐上四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当胃幽门部)。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居于胃的中部,所以称此穴为中脘。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少阳、足阳明胃经所生,任脉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胃之募穴。
【生理功能】调理中焦,和胃降逆,温中化湿。
【主治病症】腹痛、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吐酸、泄泻、黄疸、失眠、头痛、哮喘、虚劳、急性胃肠炎、荨麻疹、高血压、中风、子宫脱垂、神经疾病。
【配伍穴位】配公孙、内关、足三里治疗胃痛、腹胀、腹泻;配上脘、下脘、建里治疗胃病;配肝俞、胆俞治疗黄疸。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操作及手法】:人中穴刺法为提插捻转1一2分钟,见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即可出针;哑门和大椎穴深刺1.5寸和2寸(一般癫痛患者尚可配合,对狂证患者需他人帮助固定头部,强行针刺,取穴要准,速度要快),当患者出现全身颤动的电击样针感时即可出针,百会穴与四神聪皆由前向后平刺0.5寸,留针10-15分钟;其余诸穴用常规刺法。狂证用泻法,癫证用补法,癫狂并见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每日针1次,病情稳定后可隔日1次,l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功效】:醒脑开窍,清肝化痰。

体针治疗十

取穴: 人中 三阴交

人中
【督脉】
【穴位位置】在上唇,在人中沟的1/3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静、动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人中沟中,形似水沟,所以称此穴为水沟。本穴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泻热利窍、安神镇惊、救逆止痉。
【主治病症】神经疾病、小儿惊风、抽搐、昏迷、面神经炎、口眼歪斜、腰脊强痛、精神病、中风。
【配伍穴位】配上星、十宣治疗中风昏迷;配间使治疗神经疾病;配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心俞治疗小儿惊风、抽搐;配地仓、颊车治疗面神经炎,口眼歪斜。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操作及手法】:针具选用27-28号金针,一根1寸长,四根2寸长的银针。病人取仰卧位由5人各针刺1穴,同时进针统一操作程序。1.狂症:5人同时进针后同步操作,均用重刺激捻转手法而泻之。同时捻转1一2分钟后,留针1分钟;又捻转1一2分钟后留针l分钟;再捻转1一2分钟后留针3分钟。病人进人安静睡眠状态再出针。2.癫症:5人同时进针后同步操作,均用中度捻转手法而补之,操作程序同狂症,只是操作完毕后留针时间略长为5一10分钟,病人安静入睡后再出针。
【功效】:开窍醒神,清心安神。
【辨证特点】:癫狂病亦即西医的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癫症相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忧郁型,临床表现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多喜静为特征。狂症相当于精神分裂症的狂躁型,临床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治疗机理】:关于癫狂病,历代医家多以阴阳失去平衡而立论,认为阴阳的盛衰是癫狂的主要因素。《难经?二十难》说:“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说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不能互相维系,以致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发癫狂。基于其发病的病理机制,采用阴阳相配的取穴方法。人中为督脉经穴,《奇经八脉考》指出“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聚。”它能督领诸阳脉,对全身阳气起统率作用。《本草纲目》曰:“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的一切神气活动都受其支配,督脉从巅入络脑,本穴又是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为鬼宫。针本穴能开窍醒神。三阴交为脾经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在配穴上可谓是阳中隐阴之法。癫狂之病乃系阳实之证,善治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阴阳经上下相配穴,可以协调阴阳,使阴阳平衡。虎边是一个新穴。可以治疗癫狂,本穴位处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分布线上,在合谷穴与三间穴之中点,针本穴时可透至劳宫穴。劳宫为心包经荥火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针刺虎边穴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可清泻心包经热邪,又可宁神定志而止癫狂。以上3穴相配可以协调阴阳,醒脑宁神定志,制止癫狂发作。其临床作用犹似西药的镇静安定剂,针刺后病人能在短时间内由兴奋过亢转为抑制状态。

注意事项

用户登录

登录

用户注册

发送验证码

中医经典注册协议

同意并注册

中医经典网会员注册协议

中医经典网会员默认已经阅读且同意此协议,请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 3.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 7.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 8.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 10.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禁止在申请会员时使用相关本站的词汇,或是带有侮辱、毁谤、造谣类的或是有其含义的各种语言进行注册用户,否则我们会将其删除

四、禁止以任何方式对本站进行各种破坏行为

欢迎您加入本站点参加交流和讨论,本站点为公共论坛,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注册ID管理规则:(请勿使用以下注册名,含以下内容的注册名将被无条件删除)

  • 1.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其他名人的真实姓名、字、号、艺名、笔名;
  • 2.国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名称;
  • 3.不文明、不健康之名字;
  • 4.易产生歧义、引起他人误解之名字;
  • 5.图形、符号名字。

二、中医经典论坛绝对禁止谈论的内容

  • 1.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静坐、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 11.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 12.禁止讨论一切政治问题。
  • 13.禁止任何与反腐败、社会现象(公安、城管、工商税务、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下岗、再就业等等)、国家部门领导升迁退职等相关的报道!不讨论任何政治内容;
  • 14.禁止发表任何色情文章和图片(包括打擦边球的内容和题目);
  • 15.禁止进行人身攻击;
  • 16.禁止散布恐怖、凶杀以及给人视觉反感的图片和内容;
  • 17.禁止对于政府和法律进行破坏的言论;
  • 18.禁止讨论一切违反中国法律和《国家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内容;
  • 19.网站保持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以纯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为基石。任何反中医,反经典,反民族,反党,反国家的言论一概删除;
  • 20.为了保证论坛的严肃性,禁止使用历代名人,中医先师,信仰人士做用户名。违反的用户名我们论坛保持直接修改或删除的权力.因此请慎重选择您的用户名,一经注册,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论坛不进行手工更改!为防止机器注册,请使用有意义的中文或英文名称,没有意义的用户名我们会定期删除。注册后,连续6个月内没有登录论坛的账号将自动被清除。

三、特别说明

  • 本论坛不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并禁止网诊。论坛上的方剂、病例、以及热心会员给出的方药仅供参考,论坛对此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疾病治疗请到医疗机构,向医师当面咨询诊治。

四、其他事宜

  • 1.在本网站发表、回复严禁广告以及涉嫌广告的内容。互相尊重,禁止使用过激语言以及人身攻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 2.个人签名及头像中不得涉及商业广告、或不健康信息,利用个人签名、头像等进行广告宣传的、不健康信息传播的,删除处理;
  • 3.我们不对用户发表的帖子、上传的文件负任何责任。我们无法对帖子、文件的正确、完全和有效做保证,也不对帖子、文件的内容负责任。帖子所表达的是其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或与论坛相关实体的论点。如果您在本网站发现了令人反感的内容,请您与我们联系;
  • 4.在使用本网站时候,您还需同意不张贴任何侵犯版权的内容,除非版权属于您个人或属于本网站。转载其他信息内容时,请尊重原作者版权,并给以合适的标注,如:作者:王五,来源:新华网。(但不得利用此项规则涉及广告,否则一律删除处理)。从本网站转载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及来源,如:作者:张三,来源:中医经典(zyjd.co)。本网会员的医案、病例等,未经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本网的任何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5.我们保留以任何理由或不需任何理由即删除任何帖子及用户名的权力。您应对您张贴的内容负全部责任,并同意不通过您张贴的内容对本网站及本网会员造成伤害。当您所张贴的内容引起法律纠纷时,我们保留向公安等有关部门提交我们所了解的关于您的资料的权力。如若本网站由于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力量关闭与暂停而不能持续服务时,本网站可能不另行通知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只有无条件接受以上所有服务条款才能申请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