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郑广娟经络平衡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名称: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名称:痹证、大偻


西医定义: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常引起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西医诊断:

如果符合1-3中任何一条并且具备4,即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者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则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

1下腰背痛持续至少 3 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2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3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正常值

4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中医辨证:

1痛无定处的属于行痹。风寒湿邪侵袭关节,与人体的气血相冲疼痛剧烈。

2 风邪偏盛的是行痹,风邪善走窜变化,所以行痹关节痛无定处,是阳邪。寒邪偏盛的是痛痹,血气受寒凝滞聚集,聚集处不通则痛,是阴邪。湿邪偏盛的是着痹,血气感受湿气则瘀滞,肢体困重疼痛,痛处发木且疼痛部位固定,也是阴邪。

3 五脏都有与之相合的组织器官,若病邪久留不除,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肾;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肺。筋痹不愈,在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肝。

4 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而形成痹病。风寒湿入侵人体经络,进入人的皮肤、筋脉、腠理,长久发展下去就会入侵人的五脏六腑。

5痹证导致肢体弯曲,肌肉消瘦,关节肿大突出,头晕气短,胃中不舒服时常作呕想吐

6痹证使关节疼痛,不可屈伸

7人长期感受风邪致病,会得半身不遂,或只是手臂无法活动的,是痹证

8痹又称痛痹,会导致周身关节疼痛。

9 患者关节疼痛且烦躁不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不通,脉象沉细的是湿痹,湿痹导致小便困难、大便反快,治宜利小便。

10热痹:皮肤肌肉发热,唇、口干燥,筋骨痛拒按

11 痿证和痹证不一样,痿证是双下肢萎软无力但不痛,痹证是全身关节疼痛。痿证大多都是虚症,而痹证大多都是实症。

12阳气精则养神,阳气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产生大偻

13肝主筋、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邪不能伤。若虚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


总而言之,强直性脊柱炎对于患者而言危害非常大,导致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身体、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各国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都比较多,西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治疗此病效果非常突出,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产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 素体虚弱, 肝肾不足, 肾督亏虚, 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肾督, 筋脉失调, 骨质受损而成。其证型可分为:肾虚瘀阻证,表现为腰骶、颈、背、腰疼痛,或酸痛,或刺痛,疼痛夜甚,俯仰不利,晨僵,肢冷畏寒,四肢关节痛,舌暗苔薄,脉滑沉细。湿热瘀阻证: 腰骶、颈、背、腰疼痛,疼痛夜甚或刺痛,俯仰不利,晨僵,四肢关节肿热疼痛,肢体沉重,口干口渴,或有发热,舌暗红,苔黄或厚腻,脉滑数。其细分可分为:寒湿痹阻型,湿热壅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失养型等。


中医治疗:郑广娟教授团队运用多维经络平衡技术调治强直性脊柱炎,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无疼痛。根据不同个体采取:1平衡阴阳2调五脏2通督脉、肾经、肝经、脾经、膀胱经 3 散寒行湿4温经通络 5清热利湿6舒筋止痛7活血化瘀8理气止痛9除湿通络10清热养阴11滋肝补肾12荣筋养骨13调畅情志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郑广娟教授团队